行業(yè)新聞
玻璃窯熱修的定義及常用方法
玻璃窯熱修是玻璃生產過程中對運行中的窯爐進行局部維修和保養(yǎng)的技術,旨在保障窯爐正常運行、延長使用壽命、提升生產效益,以下從其定義、意義、常用方法、耐火材料選擇及安全要求展開介紹:
一、玻璃窯熱修的定義與意義
玻璃窯熱修是在玻璃窯持續(xù)運行狀態(tài)下,對因高溫火焰、廢氣、玻璃液侵蝕沖刷而受損的部位進行局部修復或改造的作業(yè)。它是延長窯齡、保障生產的關鍵手段,可恢復窯體結構、減少散熱、節(jié)能降耗,并通過改進設計實現(xiàn)增產目標。
二、玻璃窯熱修的常用方法
池壁磚修復
冷卻水管法:將直徑20-50mm的無縫鋼管沿侵蝕池壁浸入液面以下50-80mm,通過循環(huán)冷卻水使附近玻璃液凝固,控制出水溫度在50℃左右。該方法可局部降溫但增加能耗,僅適用于池壁上部小范圍修復。
外貼鐵磚法:當池壁磚剩余厚度不足30mm時,貼合150mm厚同質磚材(舊磚需預熱至80℃),要求磚縫緊密平整。該方法可延長池壁壽命,但需嚴格把控預熱溫度和貼合精度。
蓄熱室格子磚修復
機械法:采用專用工具清理堵塞格子,適用于粉末熔結較輕的初期堵塞。
火焰熔化法:通過局部加熱熔化堵塞物,適用于鎂鉻磚、鎂磚等耐高溫材質的格子體。
水口磚修復
更換噴嘴磚時需先拆除噴槍,打開磚體上方縫隙后取出舊磚,換入新磚并調整縫隙位置。該方法操作簡便,但需確保新磚材質與原設計一致,避免影響霧化效果。
三、玻璃窯熱修的耐火材料選擇
材料特性要求
熱穩(wěn)定性:需承受1600℃高溫環(huán)境,避免剝落或炸裂。
抗堿侵蝕性:防止玻璃液中堿性成分滲透導致結構破壞。
機械強度:滿足高溫下的荷重要求,具備可加工性。
體積穩(wěn)定性:高溫下膨脹收縮率低,荷重軟化溫度高。
性價比:兼顧成本與使用壽命,優(yōu)先選擇綜合效益高的材料。
常用材料類型
鋯英石磚/莫來石磚:抗侵蝕性強但易炸裂,需控制使用溫度。
高剛玉磚/桂磚:適用于高溫關鍵部位,但成本較高。
硅質熱補料:可快速封堵小孔洞,但大孔洞修復效果有限。
鋯質熱補料:適用于AZS鋯剛玉磚等特殊材質修復。
四、玻璃窯熱修的安全要求
人員防護
作業(yè)人員需通過專業(yè)培訓,穿戴阻燃工作服、安全鞋、隔熱手套、護目鏡及呼吸器,并佩戴安全帽。
禁止佩戴寬松衣物或飾品,避免接觸高溫表面引發(fā)燙傷。
現(xiàn)場管理
作業(yè)前切斷窯爐電源,檢查工具合規(guī)性,禁止使用臨時替代工具。
接觸高溫材料時需待溫度降至安全范圍,窯內作業(yè)時需全程強制通風。
操作規(guī)范
照明系統(tǒng)需采用防爆燈具,優(yōu)先使用工具而非徒手操作。
禁止使用易燃易爆材料,動火作業(yè)需提前辦理審批手續(xù)。
應急處理
配備滅火器、急救箱及應急沖洗裝置,作業(yè)人員需熟悉逃生路線。
發(fā)生泄漏時立即啟動通風系統(tǒng),疏散人員并封鎖現(xiàn)場。